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高考 > 正文

直击08山东艺考:艺考大军究竟造就了什么? - 高考

2008-03-07 来源:青岛新闻网--青岛日报|http://www.qingdaonews.com/ 我要评论(0)


  上周末,在八大关小礼堂外面,参加艺考的学生排起了长队,一张张稚嫩的脸上,有期待,也有焦虑、不安和茫然,甚或还有满不在乎、不以为然。像这样的场景,自艺考报名开始以来,在各个报名点、考点之外都似曾相识。孩子们拖着笨重的行李、背着琴盒、提着画箱……从一个考点奔赴另一个考点,在火车站广场上席地而坐,在10元一个铺位的简陋小旅馆里蜗居,为的只是那个甚至有些渺茫的前程目标。

  众所周知,在这个浩浩荡荡的艺考大军中,真正热爱艺术者寥寥无几。更多的考生,或者说是考生家长,为了让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能挤进高校而选择了这样一条“捷径”。据了解,许多学生文化课成绩在班里只处于中下等,而艺术类院校或名牌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收分很低,因此艺考就成为这些孩子的救命稻草。“半路出家”者大有人在,有人甚至到了高中阶段才拿起了画笔,此前连素描为何物都不知晓。

  但这真的是一条捷径吗?事实上,众多考生在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买器具、上辅导班、四处撒网报名、辗转各考点应试之后,高中榜首的命中率却极低。盲目膨胀的艺考队伍,使得艺考“独木桥”比之高考形势更严峻。而众多考生此番折腾之后,既没有提高艺术修养,又荒废了原本就不扎实的文化课,可谓得不偿失。

  人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,是学习的催化剂,而为了一定功利目的被迫加入艺考行列的学生,有何兴趣可言?为艺考而学艺,除了刺激了小旅馆、小饭店、交通以及艺术类工具的销售等经济增长点之外,恐怕更多地是带来了一股盲目、浮躁、投机的社会风气,如此这般诞生的“艺术人才”,既是艺术之殇,更是社会文化之殇。


顶一下

踩一下
 
回首页

相关新闻


网友评论

评论内容

    热点推荐

    新闻排行

    顶一下


    • 顶一下

      声 明

      敬告广大消费者:诺亚舟在淘宝网设有官方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店,敬告消费者于……

     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


    • 顶一下

      基于云计算的诺亚舟云学习系统设计及应用

      基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及人类学习模式发展的需求,诺亚舟提出“云学习”系统,……

      查看评论新闻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