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累经验为主 考研落榜可先低调就业 - 考研
2008-06-12 来源:半岛晨报 我要评论(0)
临近毕业,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已经确定了毕业去向,而“考研落榜族”中却有一部分人迟迟找不到工作,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,自己又高不成低不就,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建议,“考研落榜族”就业时应该先放低心态。
1、就业心态没有调整好,前期大企业的招聘把他们的胃口吊高了,给自己的定位太高,就容易高不成低不就;
2、对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也不够了解,事实上,学校的就业网站上一直在发布各类就业信息,其中也不乏好的企业,甚至还有部队、政府机关的用人信息;
3、比较缺乏就业知识,没有事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,对自身条件和就业市场形势都没有很好的把握。
现象:考研落榜 遭遇就业困境
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系的小黄今年考研落榜后,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,眼看6月就要毕业了,小黄越来越着急:“落榜了再去找工作,时机早就错过了。真是一步没赶上,步步赶不上!”
调查中记者发现,像小黄这样的“考研落榜族”中,有许多人至今还在为工作发愁,他们遇到的难题不尽相同。
东北大学行政管理系的小于说:“校园招聘比社会招聘更可靠,可是大企业一般都是在年前来学校开招聘会,那个时候正好是考研的冲刺阶段,我根本没有精力去参加,等考完研后好企业基本都没有了。”
吉林大学新闻系的小丽告诉记者:“那些一开始就准备找工作的同学应聘经验都非常丰富,回答企业问题的时候应付自如,我跟他们相比明显经验不足。”
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小王考研落榜后,收到了宝洁公司营销部的聘用书却没有签约,“我的理想是进入宝洁的研发部,但是像这样的大公司,研发部只要研究生。”小王感到很无奈。
调查:定位太高 掌握信息较少
为什么“考研落榜族”找工作会遭遇各种困境呢?经过调查记者发现,这其中有一部分的客观原因,但主要还是由“考研落榜族”的主观原因造成的。
调查中记者了解到,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从每年的九月份陆续开始,十月到十二月是就业的高峰期,而国家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时间通常是在每年的一月中下旬,校园招聘会集中的就业高峰期正好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间。许多大型企业、知名公司通常在年前就结束了其招聘工作,年后的校园招聘会一般不过一两场,且多集中在三月份,而各校研究生录取工作一般是在五月结束,也就是说等到考生确定落榜后再去找工作,就基本错过校园招聘会和许多大企业了。
大连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顾丰科长分析:“其实考研落榜生的专业素质应该是比较高的,之所以有人迟迟找不到工作,一方面是因为就业心态没有调整好,前期大企业的招聘把他们的胃口吊高了,给自己的定位太高,就容易高不成低不就;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也不了解,事实上,学校的就业网站上一直在发布各类就业信息,其中也不乏好的企业;另外,这些学生还缺乏就业知识,没有事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,对自身条件和就业市场形势都没有很好的把握。”
建议:不妨工作几年再去读研
顾科长表示,大学生对于考研决不能盲从,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、专业、优势等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位,“大学生应该提早了解自身条件和就业市场形势,至少在三年级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决定。”
顾科长介绍,近两年大学生毕业选择出现了一种新趋势:“很多学生选择先就业,工作几年再回来读研,毕竟读研之后也要面临就业,而先工作能对自身和社会都有更深刻的了解,再选择是否读研就会更加理性。”
大连大学就业市场科的徐慧老师提醒至今没有落实工作的“考研落榜族”,虽然国家对于往届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政策上没有差别,但是从实际情况上看,应届毕业生相对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。“通过社会招聘的途径进入就业市场,面对的是竞争激烈的就业大市场,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越来越看重工作经验,学生毕业前的社会经验大多只局限于校园,相比之下竞争力就太小了。”
对于至今尚未找到工作的“考研落榜族”,顾科长建议,“这些同学应该先放低心态,不一定非要求找专业完全对口的大公司,不妨先找一个专业比较接近,自己又有兴趣从事的工作,等积累了社会经验再设法调整单位。”(见习记者:王丹)
顶一下
踩一下
回首页
相关新闻
网友评论
匿名用户 验证码: